首頁 文學 〉 綠蒂

常綠的桂冠詩人

綠蒂

飽含藝術鄉愁,促進台灣詩歌國際化

文:劉曉頤 攝影:本刊編輯部

綠蒂,現任中國文藝協會理事長及中華民國新詩學會理事長、秋水詩刊發行人、《文學人》雜誌社長;中華民國新詩學會是他大力發起而促成,於民國57年,結合中國青年聯誼會、救國團青年詩人聯誼會資源成立,有聲有勢,蓬勃至今,鍾鼎文、紀弦都曾擔任過理事長。在新詩學會所發起的「優秀青年詩人獎」當時為詩壇砥柱,數十年來造就無數優秀新銳,耆老向明即首兩屆得主。

筆名綠蒂,出於高中擔任青年戰士報(今青年日報)駐校記者,發表文章需要筆名,取《少年維特的煩惱》主角夏綠蒂這個典故。這是個有西方女性的名字,他笑說自己在擔任《野風文藝》主編時,來函者多稱呼「女士」;曾經想過是否更換筆名,但再想想,筆名只是一個代表,不改無妨;發表不同文章時,他也不時會更換其他筆名,隨興游藝 ──終究留下「綠蒂」這個有代表性的符號。

綠蒂早在民國48年開始大量創作、發表新詩,還主編、發行多種詩刊、雜誌,未滿20歲即獻身文壇。如1961年《野風》文藝月刊主編,1962年《野火》詩刊、創組中國新詩社,發行《中國新詩》。1967與鐘鼎文、鍾雷、一信及各大詩社成立中華民國新詩學會。迄今中華民國新詩學會在詩壇仍有相當影響力,古繼堂在《台灣新詩發展史》1997年增訂再版中表示:「綠蒂是名副其實一肩三挑的人物 ──詩人、出版家、活動家。……他的創作態度嚴謹而認真,絕沒有商人的浮華和公子哥兒的輕佻。」(古繼堂,1995:19)又說:「將工作重心放在推動海峽兩岸詩歌交流和促進中國新詩的繁榮和發展上,又名『中國新詩協會』……,在台灣文藝界,詩歌界具有較高的威望和影響……,對台灣整個詩歌運動的推進卻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古繼堂,1997:488~489)

中國文藝協會於1950年所成立,綠蒂克盡心力,服務 30年,一路從秘書走到理事長位置。成立初旨替政府輔理文化活動,張道藩為第一任會長。後因政黨輪替因素,協會由官方管理轉變為協助各界藝術家交流的橋樑,從官方走向民間,少了政府資源,卻也更加自由、多元而親民化。綠蒂依然在理事長的位置上盡心竭力,任重道遠,文化使命始終如一,「從有薪做到無薪」,綠蒂笑說:「只要有興趣,再怎樣都不會感到辛苦。」長遠花費許多心力在文藝工作上,無怨無償:「不同於創作是為了自己,文藝工作是一種服務,足以鼓勵、造就他人,擴大文學風氣。為此,再辛苦也值得。」他的信念之一是:「文藝要像水之於滋潤大地,未必能收立竿見影之效,卻是源源不斷的泉湧。」

古繼堂稱讚綠蒂對現代詩學的貢獻,表示:「推進了世界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的詩歌交流,為台灣詩壇和中國詩壇贏得了榮譽。」(古繼堂,1997:491)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九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