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上海看銀杏
作者:Teresa Su
在6度攝氏的氣溫下,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為了去看深秋銀杏,特別前往新虹橋公園、世紀公園、黃金城道等地,後來才發現根本不用大費周章到公園,整個上海處處都有銀杏的倩影,從樹上到地面,不管晴天或陰天,銀杏總是吸睛亮點。金扇、金光、金葉、金毯,金色的感動,靜謐的迷醉,天真的小孩總忍不住抓起一把撒向空中,或是把自己埋在落葉堆裡,在小小心靈留下這如此金黃的回憶,真是大地的恩賜。在新虹橋公園,把落花堆成愛心,剛好坐上一個人,把愛心填滿,心外蹲著人,金黃的心意恰似大自然愛的印記。
刻意撿了很多銀杏葉收藏在包包裡,聽說銀杏分男女,穿裙子是女的,穿褲子是男的,稍微估算一下男女比例,男少女多起碼差個五倍以上。收藏這種植物界的活化石標本有一種「我以光的速度移動,並且與宇宙同始同在」的感受,貼近植物原是滋養心靈的一帖良藥,貼近銀杏更有不可名狀的愉悅。回台灣第二天,發現有一半開始發霉,並逐漸擴散開來,所幸霉點只是黑點,像菩提葉的黑點,感覺並無大礙,把它通風曬乾,放在時間的典藏櫃裡,還是可以呈現「鎏金歲月」的美。
上海還有另一種黃,來自秋葉梧桐,不管是搭配老洋房、新建物或者成排的腳踏車,都是最普遍也雅緻的街景,對於喜愛散步的人來說,梧桐樹是一路上的最佳地陪。深秋梧桐黃綠參差、相得益彰,梧桐葉形、葉脈就像有菱有角的手掌心,相當討喜,忍不住挑選比臉還大的梧桐葉,帶回作紀念,可想不到越撿越大片,連手提袋都裝不下,才想到最好的方法還是拍照留念。秋天滿地的落葉雖美,數量十分驚人,經常可看到路邊清道夫或環衛工人整理環境,因此上海街道還算乾淨,整體環境宜人。
世紀公園有一湖殘荷,與陸地的秋景形成一股蕭瑟的力道,闃黑湖水中映照著蓮蓬、蓮葉的殘破身影,想起詩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四周寂靜沒有雨聲可聽,有點啞然失笑;放眼望去的一湖殘荷顯得寂靜乾枯,此番光影很有德布西的印象樂派風格。我還想著將曬乾的蓮蓬拿來煮成茶喝,記得小時候聽外婆說過蓮蓬泡茶可以溫潤血氣,鄉下人的想法讓蓮蓬放著枯掉似乎有點可惜。荷蓮的風姿並不侷限在物盡其用而已,還有更高的意境層次,無怪乎殘荷意象一再成為藝術的靈感來源,即使走到生命盡頭,仍頻頻現身於詩詞、書法、國畫、陶瓷創作中,展現獨樹一格的生命力。
紅的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四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