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攝影來時路
看濱海奇岩之美
心動不如行動
作者、攝影:陳武雄
對我來說,
攝影就是全部;
是工作、是生活、是休閒、是創作、是圓夢;
雖然過程酸甜苦辣,五味雜存;
但,始終無怨無悔;樂此不疲。
民國54年退伍後到中影製片廠追隨攝影前輩林鴻鐘老師擔任攝影助理,第一部跟拍的電影就是老前輩李嘉導演的《貂蟬與呂布》;從此與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回首來時路,這一生好像從沒離開過攝影這個領域,從電影攝影、電視攝影、新聞攝影、工商攝影、導演導播工作到玩家性質的平面攝影,一路走來雖然工作性質訴求不同,使用器材設備有所差異,但攝影的本質不變。
《刺蠻王》首掌主鏡
民國56年從中影轉進國際聯邦電影公司追隨電影攝影大師華慧英老師拍攝胡金銓導演的《俠女》,一拍三年,身為後生小輩在兩位電影大師薰陶之下,學習到很多豐富的電影知識和拍攝技術;慢工出細活是胡導演的特質,他對電影創作的認真與執著令人敬佩,氣候不好不拍?光位不好不拍?一切考究都須到位。《俠女》1975年獲得第28屆坎城影展最高技術成就獎,這是華語電影首度在西方國際性影展中獲獎。國際聯邦後期,華老師當導演拍武俠電影《刺蠻王》,大膽讓我這個小助理擔任攝影師,感到無比榮幸,同時內心也惶恐至極,幸好,一切都在老師的掌控中完成拍攝,這是我首掌主鏡的第一部作品,用的是35mm ARRI 攝影機拍攝。
1960年代台灣電影開始走下坡,從一年拍200多部到一年剩下幾十部。此際中華電視公司正準備開播,聘請華老師擔任節目部電影組組長,專責電影長片、電視影集、卡通影片的採購、翻譯、配音和外景節目拍攝、影片沖洗、剪接等業務,有幸,我也跟著進了華視電影組擔任外景節目攝影師;最初跟李嘉導演拍了很多受歡迎的閩南語連續劇,如《嘉慶君與王得祿》、《西螺七劍》、《媽祖傳》、《生命之歌》等,李導演也在華視開播時應邀擔任導播組組長兼戲劇指導。
電視節目因播出壓力的影響,節目製作經常處於搶拍趕工狀態,很多時候攝影人員單打獨鬥身兼數職,從導演、攝影、燈光、剪接工作一手包辦,能在受限的時間趕出來,你就是高手,我也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獲益匪淺。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九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