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印象記
作者:陳冠豪
韓國,離台灣飛行三小時左右距離的國家,我對它的認識其實並不深。
最初的印象是由早期韓劇《藍色生死戀》、《情定大飯店》、《冬季戀歌》片中的背景而建立,當時把韓劇當成如日劇、美劇等眾多連續劇的一部分,沒有特別注意來源國家。記得學生時期關注棒球時,才開始認知到同樣也打棒球的韓國存在。在國際賽場上,台灣對戰韓國輸多勝少,球迷間瀰漫著逢韓必反的情緒,我也因緣際會地去了解有關韓國的相關資訊,發現原來韓國與台灣有許多相似之處,當然也發現了更多相異之處。
與台灣相似的地方,包括曾被日本統治,也經歷了民主轉型的痛苦過程,戰後經濟起飛,同樣轉向以高科技產業為主的製造業經濟,不論體育或產業方面,都跟台灣維持著競爭關係。與台灣相異之處,首先是不同的語言與文字,食物與文化方面也有天壤之別,甚至人民的穿著與街道景觀上,都能一眼看出差異。
近年在諸多韓劇的薰陶下,對韓國有了更多的認識;於是決定前往首爾一遊,從旅遊書、網路等多方面的吸收資訊,才依稀在心目中描繪出韓國這個國家的輪廓。
從松山機場直飛首爾金浦機場,由於不懂韓文,因之事前規劃上就要付出更多時間與精神,出發前心中也有著不安。只能在準備資料更充分、更完善,設想更多可能遇到的狀況,才能稍稍舒緩對於陌生之地緊張感。
從機場抵達飯店一路順利,所幸機場、捷運等公共設施上,都有大量的英文標示,所以在飯店房間卸下行李時,忐忑的心也慢慢平靜了下來。看著窗外,我心想「這裡就是韓國啊」。雙腳確實踏上了韓國的土地,卻沒有強烈的「出國感」,難道是因為韓國與台灣真的在某些方面非常相似嗎?
為了讓自己更安心,出發前大略學習了韓文字母的寫法與發音。韓國原本與日本相同,在拼音文字中夾雜著許多漢字,在朴正熙時代,為了加強民族認同,開始拿掉了韓文中的漢字。儘管有些詞彙仍是漢字讀音,但在書寫上幾乎全面都以韓文拼音字母為主。僅在地鐵車站的站名、某些老式商店的招牌上可以見到漢字的蹤跡。通常我們在閱讀日文,有時可以用漢字稍微猜出意思;而在韓文上僅使用讀音保留了漢字,反而要能讀出聲音來,才能稍微猜出語意。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十三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