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闊的心境
讀黃素華散文集《希望芭樂園》
作者:莫渝 圖片提供:黃素華
1980年代初登場的文青,40年後,黃素華決定集錄近百篇散文,取書名《希望芭樂園》,宣示出版第一本文學著作。儘管網路文學臉書文章充斥的E世代,紙本書刊的閱讀,仍有其相當的溫度與吸引力。
《希望芭樂園》文集分 3卷:卷 1「家」,情繫所在、卷 2「人海」,鍛鍊所在、卷 3「書自然」,遼闊所在。整體敘述重心乃在人類(或許包含其他哺乳類動物)成長認知的歷程,通常以自我、家人、家庭為核心,逐漸向外圍的家族社區、鄉里學校、社會等大環境擴張拓展;作者清楚地道出她書寫的內容:家(家人、家庭)、人海(人際、社會)、大自然 3個主軸,似乎也依循同樣認知過程編排。不過,本書不是企畫寫作,顯然不依 3軸線目錄順序逐一完稿。
先從書末的〈自跋──我的小史〉閱讀起。這篇〈自畫像〉文字約1400字,算是作者個人小史,簡略談及她的家鄉、家庭、求學歷程、大學畢業後的職場就業異動、最後提及本書付印出版。素華她來自北台灣煤礦場的山村平溪。父親出入礦坑,在她求學階段因礦災殉職,由母親撐擔家務,辛苦地讓子女順利完成學業。她在大學時已嶄露頭角(或許有更早語文素養的薰育),得了「幾次的校內文學獎」;畢業後,先在出版社工作,取得教師資歷後進入國小任教,也因此,在《小鹿》兒童文學雜誌活動場合最初認識她時,給我的印象:她是童話作者。該文末敘及「在 50多年的歲月中,襍集了許許多多的悲歡離合」,這部文集就是她記錄的現實生活故事。大體上,「悲歡離合」較偏重於前兩卷的文章。這篇〈自畫像〉屬晚近文筆,當然迥異文青時單純的記敘。
重閱首段:「聽過平溪嗎?平溪的清音總讓人嚮往起海洋的浩瀚,於是我便把自己想像成一條山居的涓流,跋山激石,盼望終有會晤大海的時日。於是我成了一個擺盪者,在山與海之間流浪,以一種來自鄉野的悲涼、敏感及質樸的性格,在海藍的凝眸裡,形成了如右外野手那股孤獨浪漫的氣息。」這段文字的鋪陳,已經不是平實地敘述家鄉「平溪」的點滴,而是作者多重歷練後成熟思維與見識的筆力。「清音」、溪流河海的「擺盪者」等表露,想必作者也相當字斟句酌,自我要求後的肯定用語。「右外野手那股孤獨浪漫的氣息」(楊牧,1977)也見證某些同類文青的心靈感應。
接著,瀏覽做為書名的「希望芭樂園」。全文由 3個片段組合:餐桌上盛滿貧困窘狀、偷採芭樂大人齊聲教訓、親情解套在家有幸福假期。先敘述小時候家裡物質缺乏的清貧狀況,分別位子用餐的窘窮亦帶童趣;續談因偷採芭樂挨罵導致父親動手整地拓荒闢出「芭樂園」的辛苦和喜樂;末節,有了「芭樂園」,不僅跟父親互動增加,連遠方親戚朋友孩子的同學都靠近,形塑了童年遊樂場。有歡也有哀,一場礦災父親罹難往生,家庭變化,親朋避開,歡樂的芭樂園荒蕪「拋慌了」。當作書名,這篇散文或許是作者的首愛,傳達對家人的摯情,以及保存童年長遠的記憶。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三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