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雜文〉 三月杜鵑

三月杜鵑

作者、攝影:鍾南蘋

「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畔,多美麗啊~啊~~像村家的小姑娘,像村家的小姑娘……。」伴隨著優美輕快的歌曲響徹雲霄,本文即以「杜鵑花」為大家作導覽介紹。

杜鵑花在世界各地多有原生種繁殖,台灣的杜鵑花則有原生種及外來品種二大類。杜鵑花單瓣花朵多為五瓣、或五瓣以上、還有複瓣的花種。花朵形式與花色則呈多樣性,通常在春季的三至四月開花。杜鵑的生命力強勁,既耐旱又能抵抗潮溼,無論大太陽或樹蔭下都能適應。最值得一提的是杜鵑不怕都市空氣的污濁,由於葉片上長滿了絨毛,能調節水分並吸住灰塵,所以很適合種在人多車多及空氣污濁的大都市,並且發揮其清靜空氣、有益環境之功能。

眾人皆知杜鵑是台北市的市花,每當春暖花開、百花爭豔的春季,一到週末假日,陽明山上總是擠滿賞花人潮,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到山上走走,欣賞各種花朵,其中杜鵑花更是開放得滿山遍野,姹紫嫣紅的花色將陽明山裝扮得嬌豔萬分。同時杜鵑也是台灣「最高學府」台灣大學的校花,每年杜鵑花盛開時期,台灣大學會在校園內舉辦一年一度「杜鵑花節」慶祝活動,台大校園也擁有「杜鵑花城」的雅號。

杜鵑花的史錄最早可追溯至漢代《神農本草經》曾有記載,其後至唐代,民間開始產生觀賞杜鵑花的習性,並將杜鵑花移植庭院栽培。到了宋代,杜鵑漸漸普及,受到大眾的關注與喜愛,廣為栽種、隨處可見。及至明代,世人對杜鵑更深入了解與開發,留下關於花卉的品種、習性、分佈、應用、育種、以及盆栽……等等的詳盡記錄。

經過時間推移,直到清代與近代,杜鵑甚而發展為進入盆景植栽造型的文化形式,同時兼具觀賞價值、藥用以及文化意象等衍生的益處,被廣為流傳與運用。

培育秘訣
杜鵑花的種植培育方法,可以播種、扦插、嫁接、壓條、以及分株等,栽植非常方便,其中以採用扦插法最為普遍,繁殖最快,產量也最大。

杜鵑花不論是在庭園或是盆缽中培養,須注意夏天時常會發生葉片灼傷,或是枝條枯萎,甚至整株杜鵑衰弱進而死亡的現象,造成很多愛好者的困擾。筆者很樂意分享一個種植的秘訣,一般在種植杜鵑花時看到它的根系細如髮絲,就誤以為要用比較細的土壤來種植,殊不知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因為較細的泥土在剛開始種植的時候,尚可以提供足夠的水分與養分,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土壤反而容易產生硬化,造成吸水以及通氣障礙。所以一旦夏天氣溫上升,根系無法充足完整的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和氧氣,就會對植物造成傷害,甚至整株枯死。

因此建議在種植的時候,靠近植物根部可用比較細的土壤,而在根部的外圈則建議使用顆粒較大的土礫來種植,在夏天的時候,不至於造成水分與氧氣供應不足的現象。由於顆粒較大的土壤含水性和保水力比較強,而且耐蒸發,土團的空隙也比較大,較不容易造成植物窒息,這是經過多年來實驗的成果,在此與大家分享。

藥用價值
明代藥草大師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一書中即曾記載:「羊躑躅釋名黃躑躅,又名黃杜鵑、羊不食草、鬧羊花、驚羊花、老虎花、玉枝。花氣味辛溫,主治賊風在皮膚中之淫痛、溫瘧、惡毒諸痹。杜鵑可行氣、活血、補虛,治療內傷咳嗽、腎虛耳聾、月經失調、以及風濕等等的病況。」

又根據《中國藥用植物圖鑑》一書詳盡的分析:「羊躑躅主要含躑躅毒素以及斯帕拉沙粉,和日本羊躑躅毒素等有毒成分,對人畜有害,多用於外傷,以及麻醉作用和浸泡藥酒之用,嚴禁內服。其花果亦可入藥,惟其外用於鎮痛、鎮靜之功效。」

另據公開報導,於1996年杜鵑又發現了新的用途,在雲南省楚雄中醫學校從昆明植物研究所購進許多羊躑躅,試著用來研製並治療氣管炎之原料,試驗結果,成效出奇的好,成為中醫氣管炎的處方之一。

粉黛三千
「數大便是美」是人人皆知的徐志摩名句,數十年前台灣北中部的淺山麓,到處都可以看到杜鵑花靈秀的芳蹤,尤其春季時節,山路間一叢一叢顏色繽紛的杜鵑盛開,更像是一場春季曠野的時尚秀。後來山坡地快速而霸道的土地開發建設,以及各種危害性的農藥大量使用,野生杜鵑在野外的蹤跡便隨之漸漸地往高處退守,甚至絕跡;尤其以桃園、新竹、苗栗的淺山區最為嚴重。台北的翡翠水庫建設,更是讓當地的原生種杜鵑面臨了相當大程度的傷害,截至目前為止,遊山玩水者,已經不容易再徜徉於杜鵑怒放的璀瑰氛圍了。

在盆景藝術製作手法中,有一個特殊的展現方式,就是模仿自然風姿原則,盆景師會將樹材依照個別特色造型,培養出野外大自然景象的縮影,簡稱「縮龍成寸」,以達到文人雅士所追求的「胸有丘壑」的方寸山水之美。

三十年前,桃園大板根地區有一間古老廟宇要建設停車場,修整場地時,在舊有的花圃上,栽種著六棵個體粗壯的杜鵑花種,這六棵體積碩大的花材是早年從日本引進的江戶杜鵑,江戶杜鵑在台灣落腳後,非常快速地便適應了台灣的氣候,春天會綻放出豐滿且顏色動人的花朵,後來新竹盆栽專業大師將這六棵粗壯、有年資的江戶杜鵑樹材全部留下培養,經過長年培養,全數都存活了下來,後有同好朋友喜愛,陸續的割讓了其中幾棵出去,剩下一棵花材經過培植,樹材所生長出的枝枒、及生命力的表現,都已非常穩定成為珍貴的生態遺產。

文人雅士的摯愛
唐代提倡的「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皆須取材於社會、反映時代,其運動領導者大詩人白居易即對杜鵑花情有所鍾,曾寫下名句:「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用以讚嘆杜鵑的絢麗,據記載這位「醉吟先生」在其家中亦栽培了多叢杜鵑花。

還有民國初年革命先烈,巾幗英雄秋瑾女士,在未能抒展己志之時,也曾振筆疾書:「杜鵑花發杜鵑啼,似血如朱一抹齊。應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風露也寒淒。」嘔心瀝血可歌可泣的詩句,欲藉由春天杜鵑花盛開與杜鵑鳥淒厲啼聲的時空背景,慨歎腐敗朝廷下,民不聊生的時局,其憂國憂民滿腔熱血的豪情壯志難伸,如今思及,不勝唏噓矣。

今年春天杜鵑花再度盛開,可預知的是不論在陽明山上、台大校園一隅、或者台北市人行道旁,請別忘了停下腳步,拿出你的手機、相機,捕捉杜鵑花那從古到今,都令人迷戀沉醉的美麗風采!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四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