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是妳最美的風景
賞讀羅葉詩集
作者:劉語欣 攝影:顏艾琳
惠特曼〈自我之歌〉:「除了現在別無任何肇始,/除了現在亦無任何青春和年老,/除了現在亦將永無任何完美,/除了現在別無任何天堂或地獄。/激盪、激盪、激盪/ 恆是天地生出的激盪。」
一頁頁翻讀羅葉的詩集《我願是妳最美的風景》,心底慢慢浮現出惠特曼,同樣的關懷勞動階層、弱勢族群,以及滿腔針砭時弊的熱忱;寫自己哀而不傷,坦蕩豁達,寫普羅大眾則是滿滿的義憤及悲憫,理直豪爽;同樣的詩作情感澎湃、詩思奔馳,擅寫長篇。讀著他們的飽滿,想著自己的虛無,隱隱察覺心中湧起一股極細微的震顫,緩緩傳至全身,是否生命便就此摧枯拉朽般萎去?
一個無時無刻不「活著」的人,雖然我不認識他,然而隨著詩集內容由年輕走向死亡,他的生命似乎是傾盡全力去抗爭、去做事、去熱愛、去盡情書寫,沒有一點虛耗,沒有一絲造作,即使是寫求而不得的愛情,也是那麼的真誠、赤裸裸,且以陳先發〈寒江帖〉中的幾句詩作為整本詩集的小結:「筆頭爛去/談什麽萬古愁/也不必談什麽峭壁的邏輯/都不如迎頭一棒」。
這本詩集前有名家寫序詳論,後有老友側寫生平軼事,在此我只想著重於與「詩質」有關的技巧來論述,因為羅葉的詩作直白不賣弄玄虛,長篇滔滔不絕,短篇抒情細膩如晚明小品,探討他是如何經營一首「詩」,很值得關注。
我將羅葉的詩集特徵分為四個部分來探討:
一、超現實風格的敘事手法
羅葉敘事手法中的「擴述」,意指敘事時間大於故事時間,即故事的進展緩慢或停頓,而叙事仍在繼續,猶如電影的慢鏡頭。羅葉的〈在國小圖書館〉類屬於「擴述」,敘述者以細膩的、緩慢的節奏來敘事,既可藉描景來舒展情懷,亦可突出人物「我」的意識活動和聯想力,使之馳騁於超現實幻象中。〈在國小圖書館〉他敘述著:
那時學童們正逐戲於校園:松鼠
水鹿、野兔或獼猴……;隔著窗玻璃
我彷彿看見雉雞、黑熊、山豬群
活躍在福爾摩沙失落久遠的地平線
悠悠有雷鳴?催他們回返棲地
原來那是上課鐘響── 粉筆板擦們
靜下心來,課本練習簿也認真就位
起立、敬禮,遠近交織成班級的旋律……
轟轟然如奔洪出谷、群獸過境?
才知這已是課間休憩──學童的聲浪
迅速漫漶過走廊操場而支流悄悄
注入圖書館,匯為一片沖積扇
如飛禽翩翩降臨、動物齊聚水源區
閱覽室裡不同年級的身影:有蜂蝶採蜜
牛羊咀嚼草地;也有長頸鹿與象鼻
高高舉起,捲食書櫃上層的嫩綠
心思幽邃的是雲豹,御風神遊的是蒼鷹
他們在一種微妙的平衡裡比鄰而居
探索未知的邊際,專注且驚喜(羅葉,2009,〈在國小圖書館〉)
這首詩是2009年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敘述者是以國小圖書館老師的視角描寫學童在學校遊戲、學習以及進入圖書館閱讀的情景,詩行間充滿對學生與自然山林的熱愛。詩中除了寫實的情節描述之外,敘述者還將圖書館的書櫃譬喻為隱形的山林,同時帶入幻想中的野生動物「活躍在福爾摩沙失落久遠的地平線」,又將學童來到圖書館讀書譬喻為「有蜂蝶採蜜/牛羊咀嚼草地;也有長頸鹿與象鼻/高高舉起,捲食書櫃上層的嫩綠/心思幽邃的是雲豹,御風神遊的是蒼鷹」,這是運用想像力將夢想與現實結合,尋求潛意識或無意識的詩寫,製造一種超現實魔幻的世界,任讀者遨遊。
二、矛盾語句
這是誰的丈夫、兒子,
蹲在地下道一角等待著
這是誰的父親?
毛黑色西裝、斑剝絨帽,
以及破舊的皮鞋散置一旁。
..............................
這是誰的鄰居、人民,
躺在地下道一角呻吟著,
這是誰的同胞?
靜靜吸吮孤獨、衰亡,
以及空氣中無溫度的溫暖。(羅葉,1985,〈這是誰的〉)
此詩層層迭進敘寫流浪漢,也許是某人的丈夫、兒子,或是你我的鄰居,更要緊是國家的人民,為何淪落至此?結句「空氣中無溫度的溫暖」,讓人聯想到時序可能是冬季,地下道來往行人散發的熱氣或能提供流浪漢一點暖意,可是眾色匆匆,即便有人隨手拋下零錢,也無人停駐關心,暗諷世道比氣溫還冷漠,此乃運用矛盾的修辭,擴大情感的張力,反而讓人生出省思。
三、悖論思維
他的壞是他的好 他的拙是他的巧
他的曠野上一無所有兀自孕育著豐饒
是情人 讓我顛倒 吃冰發燒
餓得像飽 富得像一張空白支票(羅葉,2010,〈情人讓我顛倒〉)
................................
全詩多處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陳述,表現出「我」的內心反反覆覆且備受困擾,情人是如此的讓人一言難盡且充滿了情感衝擊,可以想見這段戀情戲劇性的發展過程。
四、知性的抒情
有一天你或許悲泣
但別崩潰成散亂的拼圖
我無法湊齊破碎的你
果真你竟笑了出來
那也同樣令我愉快
我們的友誼無關乎生命的存在
你可以把我忘記
但別將我深埋在心底
因我盼望作一次火浴
之後隨風飄散我的剩餘
無須葬禮,不用墳場
你知道的,我喜歡流浪
若有音樂,哼我愛聽的那曲
若有醇酒,斟我嗜飲的一杯
也許為我出薄薄的詩集
但不必寫長長的序
追求的我已空無所有
這秩序繽紛的世界
就留給你整理(羅葉,1986,〈遺書〉)
如果你來,我請你
書房裡坐
坐著喝茶,看看花
茶是遠來的普洱
花是不知名的兩三朵
茶水懂得溫熱
懂得在那寧靜舒緩中
漸次伸展
茶水懂得釋放自己的味道
花朵懂得純粹
懂得從那繁華繽紛中
一一割捨
花朵懂得選擇自己的風格
.............................
如果你來,我請你
心房裡坐
坐著發呆,說說話
你會欣於甘醇
不在濃,飽滿
不在多(羅葉,2000,〈如果你來〉)
這兩首是整本詩集中我最喜歡的詩,誠誠懇懇的表達出一種生命情懷、審美特質,不刻意高深抽象,清新如晚明小品,自然呈現出人文的高度與藝術上的返璞歸真。尤其是第一首〈遺書〉,每次讀時,腦海中總能迴響起英文老歌〈風中之塵〉,在我們散作風中塵埃之前,且盡力抓住那我們能把握住的一瞬。
最後,雖然詩集中也有些過於散文化而幾乎喪失掉詩味的長篇大作,多半是對社會的針砭和對庶民的關心、對家鄉山川的熱愛,如〈我願是妳的風景〉,然而正是這些發自內心疾呼、不容隱晦朦朧的詩句,讓我們更能了解到作為詩人所承當起的社會責任,熱血騰騰。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二十七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