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賞析〉 甜蜜的負擔

甜蜜的負擔

作者:伊菱 攝影:蘇瑞琴

每天沉重的勞動
換取家人微薄的溫飽
這便是寄託了;
走在馬路上,穿過車陣
年輕高昂時
他想不到這即是晚年了;
他還能排列一些語詞
喃喃唸出,他想
直到影子越發乾瘦
這又能持續多久;
於是他再次想起童年了
再大的事都有爸媽扛
無盡的遊戲、漫畫。
他走到家門前了,慢慢地
按下電鈴;他微微勉力笑
直到家門緩緩開啟。(華安〈返家〉)

對每個人而言,返家的意義和感受是什麼呢?或許是結束了一天的疲憊,終於能回到安全的避難所,也可能是工作了一整天,回家見到了心中想守護的家人們,又或者人們忙著在外頭奔波,累到忘了勞動的意義,也沒有可以訴說辛苦的對象,而〈返家〉這首詩正是用樸實的語言,說出了許多人的心聲吧。

作者在架構上沒有使用空行,而是使用了三個分號與兩個句號,當作區分段落的標示,讓整首詩維持在「返家」的階段,用意識流的方式穿梭在過去和當下之間,用時間和記憶的重量強化了「勞動」這件事上,也善用許多明確的背景和形容詞,映照出敘事者彷彿對著心鏡訴說心事,以及對自身進行反問的狀態。

「每天沉重的勞動/換取家人微薄的溫飽」這兩句用沉重與微薄呈現力量的落差,反映了勞動者在薪資與物價之間的無力,也提出了這平凡卻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寄託」。

「走在馬路上,穿過車陣/年輕高昂時/他想不到這即是晚年了」第一句明確描述了下班時的交通擁擠,後兩句巧妙地將詩作從現實描述轉向內心,表達了敘事者從年少到老年倏忽而過的三、四十載光陰,都在重複著前述的現實情況,也讓馬路和車陣有了歲月流動的感覺。

「他還能排列一些語詞/喃喃唸出,他想/直到影子越發乾瘦/這又能持續多久」這段寫出了人生的苦澀之感,以及一種失語的狀態,「他想」喃喃唸出心中所排列的詞語,但他卻說不出來,是心中尚未完成的夢想?是勞動的痛苦和埋怨?還是想對孩子和家人所說的話呢?

但「他」似乎已累到說不出話,也快要無法再排列出詞語了。後面兩句跟前一段的晚年相對照,勾勒出影子在人生的晚年,被夕陽拉長的樣貌,不僅自身變得越發消瘦,也不曉得斜陽能維持多久,似乎當影子拉長到盡頭時,「他」便再也無法勞動,甚至連生命也將迎來終點。

「於是他再次想起童年了/再大的事都有爸媽扛/無盡的遊戲、漫畫」這段童年的美好,好似迴光返照般,照亮了此前所描述的勞動,也呼應了第一段所說的「寄託」,這也是「他」想留給孩子的童年吧?我不禁想起了羅大佑的〈童年〉,也憶起自己年幼時,成天無憂無慮地玩樂,就算闖了什麼禍,爸媽也會出面替我解決,他們偶爾會說工作很辛苦,但直到出社會工作前,我始終無法理解爸媽在說什麼。

「他」以前大概也不瞭解吧。

「他走到家門前了,慢慢地/按下電鈴;他微微勉力笑/直到家門緩緩開啟。」最後三段用慢慢與緩慢增添了疲憊感,再用勉強露出微笑,表達「他」不願在家人面前展現自己勞累的一面,畢竟孩子就是「他」最甜蜜的負擔吧?

本文選自《生活潮藝文誌》第三十期,值得對電影、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